人物故事

其他

大地震後的成長和新生

高強教授:「要重建四川,不是一個學科可以去應對的,而是需要不同專業。」

2019年6月,四川省宜賓市發生六級地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教授、主任物理治療師高強在地震後翌日就趕赴災區,和護士、心理輔導員一起,兩天之內為百多名傷者制定了復康方案。

高強教授是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培養的第一屆博士生。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個反應速度,比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快多了。這十年來我自己的發展和成長也很快。」高強說,汶川地震時,他正在華西醫院康復醫學科工作,並攻讀在職研究生。災後的四川滿目瘡痍,即使是醫護人員,其復康專業知識水平仍較落後,對災後重建也缺乏經驗,高強非常渴望進修。

強震過後,四川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聯手籌備全國第一個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香港賽馬會撥捐兩億元人民幣支持這個意義深遠的項目。高強得知消息後,馬上申請攻讀博士。「要重建四川,不是一個學科可以去應對的,而是需要不同專業。大家很期待大學去做相關的教學和研究,不然下次災難來了,還是做不好。」高強說。2011年9月,第一批兩間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入學,高強正是其中一位。

在香港的經歷,讓高強大開眼界。提升復康知識和學術能力之餘,他也首次深入了解香港賽馬會的角色:「我以前以為馬會只有賽馬,來香港後才知道,馬會有慈善信託基金,在慈善和社會發展方面做很多貢獻,非常有社會責任感。」取得兩間大學的博士學位後,高強返回華西醫院工作,一邊為病人提供物理治療,一邊任教大學的康復治療學系。

「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這些年培養了很多人才,就像在災害管理領域撒下許多種子。」

成立至今,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已培養數百位災害管理領域的人才*。他們遍佈建築、復康治療、災害護理、心理輔導等專業,默默耕耘。「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這些年培養了很多人才,就像在災害管理領域撒下許多種子。現在回想,真的特別感激這一切。這些全靠馬會資助,以及兩家大學的前瞻性才能做到,大家願意花時間和精力,願意去承擔創新的風險。」高強說。

*資料截至2022年6月

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香港賽馬會馬上提供3,000萬港元的緊急援助,隨後就一系列重建項目撥捐10億港元。

話你知

2008年汶川地震共計造成69,227人遇難,超過37萬人受傷,全球各地都派員參與救援工作,協助災後重建。地震後,香港賽馬會馬上提供三千萬港元的緊急援助,隨後就一系列重建項目撥捐10億港元,包括綿陽市第三人民醫院香港馬會醫學綜合樓、綿陽市游仙區忠興鎮香港馬會初級中學、德陽市香港馬會第五中學、雅安香港馬會職業技術學院、四川香港馬會奧林匹克運動學校、四川省八一康復中心以及四川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香港馬會大樓及香港馬會災害科技研究中心。

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從事備災、減少災害風險和災難管理的機構,馬會除了撥款興建校舍、添置實驗室及實驗課程設施,亦提供學院首階段培訓課程的財政支持。學院大樓於2013年在四川大學江安校區落成,佔地逾20萬平方呎。

汶川大地震後災區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