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地震後的成長和新生
高強教授:「要重建四川,不是一個學科可以去應對的,而是需要不同專業。」
2019年6月,四川省宜賓市發生六級地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康復醫學教授、主任物理治療師高強在地震後翌日就趕赴災區,和護士、心理輔導員一起,兩天之內為百多名傷者制定了復康方案。
「這個反應速度,比2008年汶川地震的時候快多了。這十年來我自己的發展和成長也很快。」高強說,汶川地震時,他正在華西醫院康復醫學科工作,並攻讀在職研究生。災後的四川滿目瘡痍,即使是醫護人員,其復康專業知識水平仍較落後,對災後重建也缺乏經驗,高強非常渴望進修。
強震過後,四川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聯手籌備全國第一個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香港賽馬會撥捐兩億元人民幣支持這個意義深遠的項目。高強得知消息後,馬上申請攻讀博士。「要重建四川,不是一個學科可以去應對的,而是需要不同專業。大家很期待大學去做相關的教學和研究,不然下次災難來了,還是做不好。」高強說。2011年9月,第一批兩間大學聯合培養的博士生入學,高強正是其中一位。
在香港的經歷,讓高強大開眼界。提升復康知識和學術能力之餘,他也首次深入了解香港賽馬會的角色:「我以前以為馬會只有賽馬,來香港後才知道,馬會有慈善信託基金,在慈善和社會發展方面做很多貢獻,非常有社會責任感。」取得兩間大學的博士學位後,高強返回華西醫院工作,一邊為病人提供物理治療,一邊任教大學的康復治療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