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及文化
北京奧運的星星之火
何誕華:「這職業需要高度的耐性、熱忱和自律。」
北京奧運是叫許多市民難忘的振奮時刻,對香港賽馬會馬術隊騎手何誕華(Thomas Ho)而言,意義更為深遠,是他走向職業騎手的轉捩點。
1989年生於香港,何誕華7歲開始在馬會轄下的薄扶林公眾騎術學校學習騎馬,並在香港和外地參與多項馬術賽事。後來他暫停馬術四年,專心學業,並遠赴瑞士於大學修讀酒店管理,2008年的北京奧運,卻讓他更認定自己的志向。
「當時我在香港一間酒店當實習生,恰好有機會負責接待馬術隊的嘉賓,見證了好多頂級騎手參加在香港舉辦的北京奧運馬術項目。」何誕華說,「最記得我的好朋友和導師華天,那時他代表中國參賽,親眼看見他參賽,讓我滿懷抱負,自信能成為職業騎手。」
2008年,馬會支持香港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斥資12億港元興建比賽場地並提供24小時獸醫護理服務,更首次在奧運馬術比賽場地提供馬匹藥檢服務。這亦成為本地馬術發展的里程碑,此後香港馬術快速發展,而何誕華也在馬術事業上馳騁。剛開始,他努力尋求酒店工作和騎手訓練間的平衡。至2014年,他代表香港出戰仁川亞運,跟隊友一起贏得馬術三項賽銅牌。不久後,他就下定決心成為全職騎手。
何誕華說全職騎手的生涯並不輕鬆。「這職業需要高度的耐性、熱忱和自律。」他說,其中最迷人卻又最困難的,當數騎手和馬匹之間如何建立默契。為了和拍檔馬匹 Tayberry 完美配合,他花了三年時間:「一開始我們不理解對方,有很多誤會和懷疑,經過三年的磨合和訓練,才互相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