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人才及業界發展

成為人工智能守護者

蔡青琳:「我期望看到更多元的社會,人人都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不必走在單一的路徑上。」

人工智能科技極速普及,香港亦誕生了不少業界專才。從小對編程感興趣的青琳,在中三暑假時參加了「中大賽馬會『智』為未來計劃」講座,啟發了她對人工智能領域的各種想像,並自行報讀相關課程,中五時已跟隨大學教授做研究。

不過,走在青雲路上的她,原來小時候曾被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困擾,在成長中慢慢學會把「困擾」轉化成「優勢」。英國演員Stephen Fry曾說「我們並不是名詞,我們是動詞」,這句話讓她不再困囿於「學習障礙」的定義,反而接受自身的與別不同,並以行動證明自己,她說:「過度活躍症讓我擁有很多不同興趣,進入不同的跨領域界別,看到其他人未必看得見的東西,這對人工智能研究工作幫助很大。」

正如青琳所期待,人工智能以虛擬助理的角色慢慢融入人類生活,她亦在中學時代先後設計出教授老人耍太極和幫助醫護加快診斷新冠肺炎的人工智能程式。隨著愈來愈多應用程式推出,這項科技卻逐漸超越科學家的想像,她表示:「我們會形容AI像個黑盒,無法看透和理解。」這意味著人類無法預知AI的破壞力。

相比不斷提升人工智能的效率,青琳更希望透過研究去讀懂這個「黑盒」,好好守護這項技術,讓人類可以公平且安全地應用。身在加拿大一所人工智能機構實習的她,正計劃考取博士銜頭,既做研究,也做一位啟發年輕人的教授。

話你知

香港賽馬會獎學金計劃於1998年成立,是馬會培育本地人才的主導慈善項目之一,至今總撥款超過8.7億港元,頒發予超過1,000位獎學金得主。2015年起,除了本科生,獎學金更惠及有特殊學習需要和修讀職業教育的學生,並支持研究生前往世界頂尖大學進修。2023年更增設兩個獎學金計劃以吸引學業成績彪炳的學生或在面對生活逆境時仍然自強不息的優秀學生在香港就讀不同課程。馬會亦會為這些賽馬會學人提供不同的學習、發展及社會服務的機會,致力培育他們成為未來社區領袖。

資料截至2023年11月